fbpx

論內容,可能婦產科醫師都經營的比你好…

// 熱舌專欄
今年起針對餐飲、攝影等時事聚焦分享

回憶老婆懷孕的過程中,我們共去了兩間婦產科,第一間是典型一般常看到,屬於小型診所的風格,醫師的風格也偏務實,依照基本該有的流程提供服務;第二間在門口就可以感受到裝潢十分典雅高級,掛號的過程也十分具有科技感,LINE通知進度,以及分站式的講解,由於現場媽媽們非常多,我們等了很久才排到傳說中的院長親自看診,院長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爺爺,從對話中感受得到他對於孕婦階段的掌握,也給了很多注意事項讓老婆感到放心,當下也提醒我們可以掃一個QRcode加入他的臉書粉專,有一些衛教的相關資訊,由於這間的收費約是前面那間的兩倍,當下所體驗到一切也都覺得理所當然,直到回程路上想起粉專一事,好奇點進去看了一下,不看還好,看完能理解為什麼他們有收人家兩倍費用的本事了。

關於內容,你的認知是什麼?

試想想,當我們去消費一個高單價物品、一場細緻的服務,背後的原因會是什麼?撇除掉虛榮感、盲從的因素,其實不外乎是對該品牌的「信任」,而這個信任是怎麼產生的,如果是設備,那就是幫助你每一次使用都順利完成任務;如果是配件服飾,就是滿足你的社交目的;如果是飲食,那便是得到滿足的口感,這些都是品牌中最基本應該具備的價值,如果只完成到這一步,基本屬於做不大也不會死掉的狀態,因為你還是有提供價值,但真正能幫助我們往上一個階段的,是你的內容/內涵是什麼?

會這麼說不是沒有原因,人們的消費意識在這幾年已經有所不同,從過去求有再求好,到大家普遍都好的時候,還能消費什麼?更準確的問法是,為什麼我要買你的東西?理由是什麼?現代人消費的,已經從物質面來到精神面,也就是企業背後的價值觀是什麼,所代表的標籤跟我合不合?會影響我是否願意消費你的東西。舉個例子,我認識一位廚師,過往他單純的靠私廚生意過日子,但他希望能為學童的「營養午餐」這件事做點改變,姑且不論現有營養午餐的既得利益結構,他的出發點的確是因為在過程中看到一些需要改善的狀況,於是捲起袖子從流程出發,希望能設計出方便複製的料理模式,進而推廣到台灣的中小學食堂,當然這不會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,而他們將這個概念不斷在自己社群內容上傳遞,漸漸吸引了許多有志一同的單位加入;另外也認識台中努力為醜蔬果、剩食這個議題努力的餐飲友人,他們都不是因為知道一定會有的收穫才去行動,而是他們想讓某些結果產生,於是在能力所及的範圍持續努力和溝通。

消費者也知道他們在忙什麼,內心會產生某種程度上的信任效果,不只是單純強調自己產品多厲害、食材使用地小農等。

回到婦產科的粉專,我在上面看到許多院長親自發的文章(也許有親友幫忙),但內容與照片非常的「不專業」,別誤會,我的意思是指並非充滿由小編代操所產出的設計素材或是衛教內容,反倒是更多他個人哲學上的分享以及生活趣聞,看似無邊際,卻與他的”人設”十分契合,我們可以感受到作為一位真正的專業人士活出自己領域的樣貌,而這是我認為每一位所有自認有專業技能的現代經營者,都必須要學習的課題。

這時可能會有店家老闆急跳腳說:「沒有預算請小編、不會用美編軟體、不會拍照、文筆不好,生意都快做不下去了哪還有力氣去經營自己的內容,你說的我當然都懂,等我未來生意做起來後再來好好經營不行嗎!」

這是很多店家朋友常掛在嘴邊的說法,但或許你只是把”經營內容”這件事看得太嚴肅,內容二字說白了,也就是分享自己在做的事,即便只是每天寫一篇短文,工作場域的隨手側拍,其實都是很好的表達,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。

重複,做到堅持

在即將進入web3.0的時代,人們會有擔心自己跟不上的資訊焦慮以及頓挫感,這是難免的,保持開放、專注本業我認為還是很基本的心態,不同平台間最大的差異只在於格式的不同,如何讓你的內容以最適當的方式呈現給你的末端受眾,格式的優化可以隨時間微調、進步,但關鍵還是在你自己是否能穩定產出,不厭其煩的進行”自我介紹”。

做廣告業的,透過限時動態分析廣告、案例分享;做設計的,分享創作發想過程;賣二手車的,拍些現場估價影片告知大家該注意的事項 ;玩音樂的,分享創作過程與互動;攝影師:介紹鏡頭以外的幕後故事;教寫字的,每天就寫一個字;做美髮的,將每位客人的髮型側拍紀錄、分享客人生活故事;做料理的,分享食材挑選與料理過程、關於你的思考和發想。

經營內容真的很難嗎?除非你真的沒料,否則承認吧,你只是懶惰。

巴菲特有句名言:如果你不願意擁有一檔股票十年,那就不要考慮擁有它十分鐘。意指我們不要有一夜致富的心態,找到一件值得投資的事物,就(放著)持續去做,沒有什麼比長期投資這件事情更重要,甚至是投資自己,而投資自己是風險最小報酬最高的事,若我們不願意花心力去溝通品牌內容(長期投資),懷抱著某樣種產品一定會爆賣的心態(短線),即便有一天市場風向剛好轉到你,突然電視劇流行某樣產品,消費者聞風而至,對品牌做了一下功課發現一無所知,湊了湊最划算的方案,完成了一次性的消費,沒有留下任何的印象和互動,3個月後流行了別的品項,如海水退去一樣回到原點。道理很簡單,消費者不知道你們是誰,以及”為了什麼”要買,當另一間競品的品牌出現後,若雙方同樣在沒有內容的前提下,剩下能比較的就是價錢了,而價錢是餐飲業最不適合比拼的地方。

在疫情重挫台灣餐飲的這兩年,大家理智上知道需要進行數位轉型,於是一頁式網頁瘋狂開立,平台、顧問也紛紛進入這個市場,然而真相是,透過短線的操做而順利轉型的其實寥寥無幾,沒死掉的也只是靠著原本的通路力拼週轉。透過觀察,能順利轉型並維持、甚至提高營業額的品牌,大多是靠自己站起來,而非透過外部顧問、一頁式內容讓自己脫離谷底,原因也很單純,平時這些品牌就有在網路上累積內容聲量,消費者不會在一個陌生的平台看見一個陌生的品牌,當認識你的門檻變低,剩下的就是消費型態的轉換,接著就是關於商品設定、結帳流程體驗以及數字面的判斷,來滾動式修正當下的策略。

千里之行始於足下,所有的信任都是透過方方面面的接觸與消費體驗所累積,不需要想得太複雜或深奧,也不需要專業的照片,如實反映你在做的事情、傳遞背後所代表的意義,找到真正理解你的粉絲/消費者,而不是碰運氣般的拉攏過路客。

最後,或許我不會記得當時高級婦產科的收費明細,但我絕對記得醫師耳提面命時的微笑,如何營造信任感,才是每位專業的經營者要認真看待的唷。

任何飲食大小事或合作
都歡迎透過此連結聯繫我們
https://aboutme.style/omo100food

0
    0
    購物車
    清空購物車繼續購物